《赴山海3亿投资因服化道翻车?非遗工艺与观众期待的错位》

日期:2025-09-15 18:01:37 / 人气:8


《赴山海》这部剧投入3亿巨资,其服装设计本想借助非遗工艺展现匠心,却没想到在服化道方面遭遇滑铁卢,引发了观众的不满和质疑。

1. 用心良苦的服装设计

《赴山海》的服装设计号称用心良苦,从南宋《蚕织图》获取灵感,还组织20位绣娘耗时半月完成战袍。这样的设计初衷,体现出剧组对文化传承和视觉呈现的重视,试图通过非遗工艺为剧集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2. “影楼风”审美遭吐槽

然而,宣传中的“非遗工艺”在实际呈现时却让观众大失所望。男主嫩黄色的战袍像塑料包裹的“地摊货”,成毅的粉色长衫、裸色美甲搭配双辫子造型,呈现出类似奶茶甜品店的“少女风”。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不仅没有展现出江湖的粗粝感和侠客的阳刚气,反而让观众感到突兀。剧里所谓的“影楼风”审美,与观众对一部投入3亿投资的剧集应有的视觉期待相差甚远,那些昂贵的非遗工艺也被掩盖在了过于鲜艳的色彩和浮夸的设计之下。

3. 非遗工艺成双刃剑

非遗工艺本应是文化自信的底气,但在《赴山海》中却成了“反噬口碑”的双刃剑。问题出在工艺与视觉体验的割裂上,设计者一味追求非遗的精细,却没有考虑到观众对江湖气质的期待。绣娘们耗时完成的精美工艺,被廉价的“影楼风”包装得失去了灵魂。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精致工艺的服装,更需要能引发情感共鸣的视觉语言,而这种割裂使得非遗的高级感无处安放。

4. 反思与期望

《赴山海》服化道被质疑,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让非遗工艺在影视作品中真正活起来。非遗工艺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看上去很美”,更需要导演、设计师对文化与时代有深刻的理解。真正的高级感不是简单地堆砌工艺,而是要让文化与审美完美融合,让非遗从“传统符号”成为“高级表达”,走进更多观众的心里。这不仅需要绣娘的匠心,更需要影视创作团队对文化语境有深刻的领悟,用文化情怀去打造出能让观众认可的影视作品。

作者:星欧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星欧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