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预制菜生产厂,你点的外卖为什么越来越难吃?

日期:2025-10-20 10:48:45 / 人气:12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预制菜外卖逐渐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但你是否想过,那些看似美味的外卖,为何有时会让人觉得难以下咽?近日,凤凰网《风暴眼》深入多家预制菜料理包生产工厂,探寻资本围猎我们味蕾的背后真相。

一、一袋预制菜料理包的诞生

(一)小厂的初印象

十月中旬,在一预制菜大省工业园区的破旧老楼里,凤凰网《风暴眼》见到了何总。她热情地招呼访客入座,沏茶并端来两道预制菜——凉拌海带丝和土豆牛肉。海带丝清脆爽口,土豆牛肉食材较新鲜,但有明显预制口感。何总介绍,公司虽小但“小而精”,料理包主要供应学校食堂、高速服务区、国企,还出口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在生产区域,原材料库、冷冻库和生产区里,切好的五花肉、牛肉等看上去较新鲜,不过肉品与货箱杂乱堆放,地砖污水未及时清理,卫生整体尚算合格,未见严重脏乱差和虫鼠问题。生产区里厨师在大铁锅前搅拌卤汤,分装区域员工手动将炒好的鸡肉称重装盘,鸡肉有些过于粘稠。工厂操作人员不到10人,包装环节一人将菜品挂上不到一米长的传送带就完成流程。冷冻库里的料理包刚送来不久,还热乎着,何总称早上做的牛肉、土豆晚上就做成土豆牛肉冻起来,比饭店干净。她还拿出检测报告,保证产品无防腐剂,重金属合格。

(二)大厂与小厂的不同

在不到2公里的另一家规模较大的预制菜工厂,切配、烧制和包装分布在三个区域,各区域用玻璃与外界隔开。部分菜品手动炒制,也有菜使用六爪机器搅动,如土豆牛肉需工作人员控制食材用量,最后机器自动灌入汤汁封口。炒好的菜在流水线上机器包装并巴氏消毒,一侧研发室内工程师在探索新品,工厂每天还会复热前一天产品检查微生物等指标,看起来干净正规许多。然而,第三家小厂情况有所不同,生肉腥味明显,生产区域大多封住不让进入,销售小鑫介绍公司代理一个月拿货量最低5万块钱。小厂虽宣称自己生产的产品百分百无添加剂,但给其他厂代加工时,若客户有需求会添加。附近聚集着一百多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冷链运输车穿梭其中。这些工厂虽均有生产资质,宣称菜品靠巴氏消毒或冷冻消毒,需零下18度储存,保质期10 - 12个月,但市面上也有不少添加防腐剂、常温储存的预制菜料理包。与连锁餐饮中央厨房不同,这些企业生产环境、设备、烹饪水平参差不齐,工厂间代工关系复杂,消费者购买大品牌产品,很可能来自小厂生产,且核心菜品多靠原材料与大量调味料简单机械混合。

二、无孔不入的渗透

(一)社交平台与低价诱惑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预制菜的讨论屡见不鲜,如“吃个面都要被背刺,现在的预制菜真是防不胜防”“外卖后厨科技与狠活”等视频,看似揭露外卖黑幕,实则多是销售预制菜料理包的引流视频。这些料理包品类齐全、价格低廉,平均约5元左右,代理们极力推荐鱼香肉丝、香菇炒肉等爆品。

(二)分销模式与创业引流

预制菜厂采用分销模式,通过地推、代理、加盟等方式迅速铺开市场。某品牌预制菜料理包销售页面显示,交4980元即可合作代理,获取工厂一手货源,享受每月销售额12%现金打款、每日广告视频素材引流和开通分销系统每月结算提成。广告语诱人,强调预制菜市场需求大、是“蓝海”,可“睡后”收入,能以低成本成为供应商,无需开实体店,还可同时做代理和外卖实现自给自足。

(三)外卖创业的“诱惑”

做外卖是预制菜创业的热门选择,有专门创业指导宣传“小本创业好项目”“小白也能做”“6000元开店,月入2万”等。代理与多家工厂合作引流并负责区域发货,预制菜料理包成了外卖行业灰色地带。一些推广贴子中提及外卖上存在虚假门店等“骚操作”,面对工商检查,贴主认为工商局通常只抽检预制菜料包,若为自己烹饪则难以说清。预制菜料理包直供众多餐饮店,办营业执照简单,平台对预制菜限制不多,毫无餐饮经验者,代理可免费代运营外卖平台,提供菜品上传、活动设置、刷单和推广教程助力商家起号。

三、一道算不好的成本题

(一)成本考量与创业劝说

选择做预制菜的餐饮人增多,源于一道成本算术题。预制菜工厂销售小鑫劝说凤凰网《风暴眼》入局,指出做外卖请厨师不划算,很多大学生也在做,只需一把剪刀、一口锅。她强调要精打细算,核算店铺租金、人工费、产品成本,扣除平台抽成和运营费用,才能看清真实利润,还提醒不能被运营团队拉低价格,否则后期难涨价。

(二)外卖商家的困境

在西安做煲仔饭预制菜外卖的婷婷,开店近2年,今年外卖平台打价格战,市场难做,只能赚旺季钱。她尝试做现炒小菜,因卖相差没订单,70%换成预制菜品,认同价位定高才能赚得多。她表示平台扣点在23% - 28%,料理包拿货成本约4 - 6块,定价十几块参加活动、免配送费后到手只剩几块,所以定价尽量在20元以上。尽管顾客对预制菜口味差评不断,她并不在意。一位平台运营相关人士透露,预制菜厂推广时吹嘘的订单量不实,实际很少,餐饮老板额外找代运营月花费至少五千元,效果有限,线上生存依赖评分和曝光,靠自然流量难以为继,投入推广费不一定能挣钱。何总也举例,有客户8月开外卖店,拿2000多元货,做活动时生意看似火,活动一停就没单,一个月就关门了。

(三)代运营的无效

厂家承诺的代运营服务效果不佳,一些代理吹嘘能帮店家轻松做到四五百单,实际连5单都做不到,客户投诉多。若餐饮老板自己找代运营,月花费至少五千元,且大多是套用模板,效果有限。

四、“不让顾客知道就好”

(一)行业的默契

在西贝风波后,餐饮企业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等成为透明化趋势,但在众多小外卖档口,却存在卖方紧捂真相、买方无视现状的默契。预制菜料理包生产企业建议开店后尽量不要让顾客知道卖的是预制菜,一位代理表示可选在工地、学校或办公楼附近摆摊或做外卖,直接煮不让顾客知道较好,因为产品虽无防腐剂,比泡面健康,但人有偏见,解释很累。小鑫也认为预制菜品质差异不大,做久了吃不出来,可搭配滑过油的肉片和蔬菜翻炒,让菜看起来像新鲜的,现在没人完全拒绝预制菜。

(二)个人消费者的转变

当混乱的外卖失去消费者信任,一些打工人开始转向自行线上购买预制菜料理包,以保障来源清晰透明。何总看到这一转变,摸索出“社区共享厨房”新模式。该模式店铺面积40平方米左右,四五万投入即可,包含卤味、预制凉菜、料理包、冷鲜等业务。卤肉是预制的,工厂把卤味做到七八成熟,卤汁和肉分开装,店面加热即可;预制菜料理包在展示柜零售,拿货2块多,售价4块左右;冷鲜直供是分割好的肉类,比超市便宜20% - 30%。工厂会对临期发黄影响卖相的冷鲜货回收,二次冷冻再做成预制菜销售,卤味销售后剩下的边角料可拼上凉菜做成“9块9拼好饭”堂食或外卖,也可用预制菜补充。作为合伙人,不仅能宣传发动亲朋好友加盟赚加盟费分成,还能在别人拿货时得到5%返点,也可把货批发给周围餐饮店。

五、疾驰的列车所遗落的

(一)试吃测评结果

预制菜料理包早在十年前外卖兴起时就已出现,近年来大型连锁餐饮品牌淡化“预制菜”标签,廉价料理包厂商却主动靠拢该概念。凤凰网《风暴眼》进行试吃测评,购买5款大厂产品,加热后菜品色泽鲜艳、汤汁浓稠发亮,但一股混合调味料的酸味扑鼻。试吃员认为辣子鸡失去酥脆口感,花生疲软,鸡肉有怪味;糖醋里脊和梅菜扣肉相对能接受,但肉质缺乏嚼劲。另一家小厂生产的小炒牛肉、巴西烤肉和公鸭煲料理包口味略好,但烤肉口感仍不自然,试吃员最终放下筷子,觉得“膈应”。

(二)添加剂与健康担忧

人们对预制菜“科技与狠活”担忧不断,市场上一些小品牌产品配料表中有增稠剂、防腐剂。凤凰网《风暴眼》购买的歌乐山辣子鸡中包含多种食品添加剂。国内知名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王思露表示,合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与“有害”不能划等号,关键是“剂量决定毒性”,只要总量不超过标准,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个别企业用“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事件,以及预制菜高脂肪、高钠情况,持续挑战消费者接纳底线。

(三)预制菜的未来趋势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含防腐剂、常温保存的料理包与现炒菜口味差距大,将被主流预制菜淘汰;中央厨房预制的全程冷链新鲜食材和不使用防腐剂急冻锁鲜延长保质期的预制菜才是未来主流,其卫生程度和品质可靠性较高,符合当下趋势。他建议预制菜销售时标注清楚产品类型,避免消费者等混淆。在崇尚“现炒”与“锅气”的中国,资本与效率驱动下,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体验有更高期待,而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消费者探索“反工业化”慢消费的趋势。

作者:星欧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星欧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