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爆火,实体门店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日期:2025-08-14 21:19:42 / 人气:1

夜幕降临,广州文冲沃尔玛前的丁字路口热闹非凡,20多辆流动摊车汇聚于此,摊主们深知此时人来人往,食客们饥肠辘辘,正是生意好时机。麻辣烫、烧烤等美食升腾的烟火气,吸引着众多食客在路边大快朵颐。然而,这热闹的场景却让沿街实体餐饮店老板们心生忧虑,部分老板直言地摊对生意影响不小,实体店家和地摊小贩的矛盾似乎一触即发。
地摊爆火: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
如今地摊经济的火爆并非偶然,政策东风和市场环境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自2020年成都率先为餐厅外摆“开绿灯”后,各地有序发展“地摊经济”。随着夜间消费持续升温,上海、成都、常州等多个城市划定合规设摊区域,为地摊业态提供更规范的生存空间,拓宽了其发展边界。
从市场环境来看,消费者消费更趋理性,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地摊上高性价比的小吃、饮品精准匹配了这一需求。同时,夜市、集市承载的社交氛围,满足了人们对烟火气的渴望。此外,成本低、门槛低也是吸引众多人加入摆摊大军的重要因素。这股热潮中,不仅普通老板纷纷参与,高端酒店和餐饮头部连锁品牌也加入其中。上海、浙江、河南等地的星级酒店外摆售卖卤味、快餐成为新潮流,海底捞、蜜雪冰城等品牌也将流动摊车布局在人流高地,以挖掘增量市场。
实体门店的困境:成本压力与客源流失
地摊经济的迅猛扩张让实体餐饮店主们倍感压力,尤其是客源与利润的双重压力。与小摊相比,餐饮实体门店前期租金和投入动辄十几万,日常运营中房租、工资、食材成本持续上涨,经营如履薄冰。
福建烧烤店主宁宁就深受其害,店门前街道被划定为“合法摆摊区”后,两辆烧烤摊车扎根在店门前,形成贴身竞争。地摊省去房租、装修等固定成本,价格更具灵活性,宁宁的店铺生意遭遇重创,营业额腰斩,客源被分流近半。她面临着人工、房租、水电等固定成本支出,而流水却大幅下降,陷入焦虑。中学周边奶茶店店主安吉也面临类似困境,周边低价饮品摊以低价抢走学生客群,让门店陷入客流冰点。
地摊与实体门店:并非“你死我亡”
地摊经济的爆发是否会让实体门店餐饮生存更加困难,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地摊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非标准化”带来灵活适配性。从市场功能看,地摊是“即时性需求响应者”,凭借低成本、高流动性优势,能快速嵌入社区、通勤节点等消费场景,以“低价格 + 高便利”填补市场空白,满足消费者碎片化、即时性餐饮需求,在上班族早餐、学生课间零食等特定场景具备高市场效率。同时,地摊的“低门槛 + 快迭代”特性使其成为餐饮创新的“试验田”,摊贩敢于尝试新奇品类,通过快速试错与调整迎合消费潮流,为餐饮市场注入活力。
然而,“非标准化”也带来市场风险和外部性问题。当前地摊主体多为“不合规”流动摊贩,缺乏固定经营场所,食材来源、储存条件合规性难以保障,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占道经营、垃圾污染等问题增加社会管理成本。
实际上,地摊与实体门店并非完全“你死我亡”的替代关系。如广西经营中高端牛排店的海哥表示,地摊对实体的冲击没有想象中严重,因为两者目标客户群体差异大。对餐饮从业者而言,生存关键在于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定位,先找到产品护城河,才能更好地活下来。
目前,地摊与实体门店都面临各自的问题。地摊数量快速增长,出现供过于求的内卷态势,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摊点被逐步淘汰。实体餐饮店也面临供需失衡问题,现有餐厅数量超出合理规模近两倍,性价比低、经营不善、成本高企的餐饮店本身难以长期维系,地摊的兴起加速了这类店铺的出清过程。
未来,地摊需在合规基础上强化特色与成本控制,实体店则需重点押注消费者体验,通过升级餐饮体验与产品优化构建护城河。市场将在供需动态平衡中,孕育出更健康、更多元的餐饮生态,虽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最终会达到双方适配市场需求的状态。
作者:星欧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从相亲到基因测序,硅谷精英的“...08-14
- 地摊爆火,实体门店的挑战与机遇...08-14
- 谁在 “给 AI 喂屎”,糟蹋互联...08-14
- 广州推进联合申办足球世界杯:一...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