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集团财报解析:化工救场、美妆回血,快消凛冬已至?
日期:2025-08-14 21:16:09 / 人气:1
"
花王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净销售额8090.22亿日元,同比微增2.67%;净利润494.65亿日元,同比增长10.37%;归母净利润496.31亿日元,同比增长14.32%,毛利率38.54%,比2024年同期微增0.01个百分点。
快消承压,美妆复苏缓慢,尽管如此,花王集团仍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
化学品业务以2260亿日元的销售额为集团提供了最大的增长贡献,而曾经拖累业绩的化妆品业务营业利润现已扭亏为盈,同比激增106.56%。不过,卫生生活护理等传统优势业务增速已放缓至1%以下,显示出快消主业的增长乏力。
整体增长但快消乏力?
2025年上半年,花王集团各个业务板块呈现明显分化。净销售额增速最快的是化学品业务,同比增长9.1%至2260亿日元,其次是化妆品业务,同比增长1.54%至1185亿日元,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和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增长均未超过1%,分别同比增长0.86%和0.43%。
而从营业收入看,化工业务不增反降,同比缩减13.37%至149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增速最快且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06.56%至4亿日元,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增长20.67%至181亿日元,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同比增长4.42%至354亿日元。
对于大型快消企业而言,今年上半年似乎是个小年,整体“增收不增利”。目前已发布财报的两家大快消企业——联合利华和宝洁,在2025年上半年均铩羽而归,或呈现防守姿态,或呈现收缩态势。
宝洁在今年上半年主要呈现防守姿态:净销售额406.65亿美元,同比微降0.15%,而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则迅速提高,并突破70亿美元大关:净利润74.19亿美元,同比增长7.13%;归母净利润73.84亿美元,同比增长7.15%。
而联合利华则呈现出颓势:联合利华营业额301.27亿欧元,同比下降3.18%,净利润38.11亿欧元,同比收窄5.10%,归母净利润35.12亿欧元,同比收窄5.08%。
花王的全球市场,也正面临隐忧。
仅靠日本市场,花王还能撑多久?
2025年上半年,花王集团的区域市场表现呈现“东升西降”格局。
2025年上半年,花王集团在日本市场的净销售额首次突破4500亿日元大关,达到4518亿日元,同比增长4.87%,是在净销售额中占比最高、增速最快的市场。
亚洲、欧洲市场净销售额也略有增长:亚洲同比微增0.37%至1610亿日元,欧洲同比增长1.99%至921亿日元。只有美洲市场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16%至1042亿日元。
此次财报将消费品业务统称为“全球消费者护理业务”,上半年净销售额为6058亿日元,同比微增0.65%,对整体净销售额的增长贡献39亿日元。而化学品业务则贡献了188亿日元。
而全球消费者护理业务的净销售额增长,主要由日本市场贡献:同比增长4.44%至3995亿日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0亿日元。
然而其余市场均在下跌:亚洲市场下跌7.38%至1029亿日元,美洲市场下跌6.19%至606亿日元,欧洲市场同比下跌2.05%至429亿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花王集团的消费品,在亚美欧三个市场可谓“全线崩盘”:
亚洲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同比下降6.89%(47亿日元)至635亿日元,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下降3.76%(7亿日元)至179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同比下降11.93%(29亿日元)至214亿日元。
美洲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同比下降21.05%(4亿日元)至15亿日元,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下降5.43%(32亿日元)至557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同比下降10.53%(4亿日元)至34亿日元。
欧洲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下降2.55%(8亿日元)至306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净销售额未变化,为123亿日元。
这种本土支撑,海外失速的局面,暴露出花王全球化战略的短板,不过按当前增速,其依赖本土市场的增长模式短期内仍可延续。
美妆外企还能保持多久的体面?
如果仅看上半年的化妆品业务线,花王集团已经历了长达5年的至暗时刻:虽然旗下珂润等大牌名声在外,但化妆品业务线仅2022上半年营业利润为正,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2023上半年、2024上半年,营业利润均为负。
然而在2025年,花王化妆品业务迎来转折点,结束了亏损周期:2025上半年营业利润达4亿日元,同比激增106.56%。
日系美妆巨头的处境颇具代表性。2025上半年,资生堂也呈现防御姿态:净销售额4698.31亿日元,同比下降7.61%,但净利润同比增长4307.77%至90.8亿日元。
与花王集团类似,资生堂还能维持现在的体面,主要依靠的就是日本本土的业务:2025上半年,资生堂日本业务净销售额1458.72亿日元,同比收窄0.60%,在总额中占比31%;核心营业利润195.06亿日元,同比猛增207.52%。
2024年至少有10个日本美妆品牌退出中国,约占当年退出品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3个属于资生堂集团,3个属于花王集团。
纵观行业,美妆外企普遍存在表面风光与深层危机并存的窘境:
宝洁集团净销售额微微收窄0.15%,但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上涨超7%,且连续5年稳定保持增长;
欧莱雅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微增1.59%,但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同比收窄超7.8%,为近5年来首次下跌;
联合利华营业额与净利润全面坍缩。
在消费分级、国货崛起的背景下,国际品牌的光环效应正在减弱,战略调整已迫在眉睫。"
花王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净销售额8090.22亿日元,同比微增2.67%;净利润494.65亿日元,同比增长10.37%;归母净利润496.31亿日元,同比增长14.32%,毛利率38.54%,比2024年同期微增0.01个百分点。
快消承压,美妆复苏缓慢,尽管如此,花王集团仍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
化学品业务以2260亿日元的销售额为集团提供了最大的增长贡献,而曾经拖累业绩的化妆品业务营业利润现已扭亏为盈,同比激增106.56%。不过,卫生生活护理等传统优势业务增速已放缓至1%以下,显示出快消主业的增长乏力。
整体增长但快消乏力?

2025年上半年,花王集团各个业务板块呈现明显分化。净销售额增速最快的是化学品业务,同比增长9.1%至2260亿日元,其次是化妆品业务,同比增长1.54%至1185亿日元,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和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增长均未超过1%,分别同比增长0.86%和0.43%。
而从营业收入看,化工业务不增反降,同比缩减13.37%至149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增速最快且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06.56%至4亿日元,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增长20.67%至181亿日元,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同比增长4.42%至354亿日元。
对于大型快消企业而言,今年上半年似乎是个小年,整体“增收不增利”。目前已发布财报的两家大快消企业——联合利华和宝洁,在2025年上半年均铩羽而归,或呈现防守姿态,或呈现收缩态势。
宝洁在今年上半年主要呈现防守姿态:净销售额406.65亿美元,同比微降0.15%,而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则迅速提高,并突破70亿美元大关:净利润74.19亿美元,同比增长7.13%;归母净利润73.84亿美元,同比增长7.15%。
而联合利华则呈现出颓势:联合利华营业额301.27亿欧元,同比下降3.18%,净利润38.11亿欧元,同比收窄5.10%,归母净利润35.12亿欧元,同比收窄5.08%。
花王的全球市场,也正面临隐忧。
仅靠日本市场,花王还能撑多久?
2025年上半年,花王集团的区域市场表现呈现“东升西降”格局。
2025年上半年,花王集团在日本市场的净销售额首次突破4500亿日元大关,达到4518亿日元,同比增长4.87%,是在净销售额中占比最高、增速最快的市场。
亚洲、欧洲市场净销售额也略有增长:亚洲同比微增0.37%至1610亿日元,欧洲同比增长1.99%至921亿日元。只有美洲市场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16%至1042亿日元。
此次财报将消费品业务统称为“全球消费者护理业务”,上半年净销售额为6058亿日元,同比微增0.65%,对整体净销售额的增长贡献39亿日元。而化学品业务则贡献了188亿日元。
而全球消费者护理业务的净销售额增长,主要由日本市场贡献:同比增长4.44%至3995亿日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0亿日元。
然而其余市场均在下跌:亚洲市场下跌7.38%至1029亿日元,美洲市场下跌6.19%至606亿日元,欧洲市场同比下跌2.05%至429亿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花王集团的消费品,在亚美欧三个市场可谓“全线崩盘”:
亚洲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同比下降6.89%(47亿日元)至635亿日元,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下降3.76%(7亿日元)至179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同比下降11.93%(29亿日元)至214亿日元。
美洲卫生生活护理业务同比下降21.05%(4亿日元)至15亿日元,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下降5.43%(32亿日元)至557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同比下降10.53%(4亿日元)至34亿日元。
欧洲健康美容护理业务同比下降2.55%(8亿日元)至306亿日元,化妆品业务净销售额未变化,为123亿日元。
这种本土支撑,海外失速的局面,暴露出花王全球化战略的短板,不过按当前增速,其依赖本土市场的增长模式短期内仍可延续。
美妆外企还能保持多久的体面?
如果仅看上半年的化妆品业务线,花王集团已经历了长达5年的至暗时刻:虽然旗下珂润等大牌名声在外,但化妆品业务线仅2022上半年营业利润为正,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2023上半年、2024上半年,营业利润均为负。
然而在2025年,花王化妆品业务迎来转折点,结束了亏损周期:2025上半年营业利润达4亿日元,同比激增106.56%。
日系美妆巨头的处境颇具代表性。2025上半年,资生堂也呈现防御姿态:净销售额4698.31亿日元,同比下降7.61%,但净利润同比增长4307.77%至90.8亿日元。
与花王集团类似,资生堂还能维持现在的体面,主要依靠的就是日本本土的业务:2025上半年,资生堂日本业务净销售额1458.72亿日元,同比收窄0.60%,在总额中占比31%;核心营业利润195.06亿日元,同比猛增207.52%。
2024年至少有10个日本美妆品牌退出中国,约占当年退出品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3个属于资生堂集团,3个属于花王集团。
纵观行业,美妆外企普遍存在表面风光与深层危机并存的窘境:
宝洁集团净销售额微微收窄0.15%,但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上涨超7%,且连续5年稳定保持增长;
欧莱雅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微增1.59%,但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同比收窄超7.8%,为近5年来首次下跌;
联合利华营业额与净利润全面坍缩。
在消费分级、国货崛起的背景下,国际品牌的光环效应正在减弱,战略调整已迫在眉睫。"
作者:星欧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从相亲到基因测序,硅谷精英的“...08-14
- 地摊爆火,实体门店的挑战与机遇...08-14
- 谁在 “给 AI 喂屎”,糟蹋互联...08-14
- 广州推进联合申办足球世界杯:一...08-14